2015年1月份,《秋禾》出版之后,我想趁热打铁马上写续集。然而,写到5万多字之后我就写不下去了。后来在引领企业变革中突然找到了人物与事件原型,并有了创作灵感。于是,我当机立断删减掉了之前不太满意的3万多字,然后一气呵成,两个月就写出《春城》初稿,再用三个月进行修改润色。
《春城》第三章“英雄无悔”基本以写实方式复盘了那段近乎传奇却又惊心动魄的变革历程。不过小说毕竟有别于传记,在此特别提请之前的同事:在阅读这个片段的时候或许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至少能找到十多个原同事原型),但对于不太正面的人物形象请勿刻意往自己身上生搬硬套,如有得罪,请多包涵。因为对于作者来说,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好坏之分,即使是常人看来的“坏人”也是作者眼中值得去写的人。
在写《秋禾》的时候,我就想将这部根据自身职场经历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搬上荧屏。然而,从去年年初我就陆续开始接触一些影视公司,但没有一家能让我满意。直到前不久,终于找到了一见如故的执行导演与制片。尤其是执行导演,看《秋禾》看得非常认真深入,一个星期之内已经认真看过两遍,而且能跟我很快形成共鸣与互动,甚至连用怎样的演员以及在哪里取景等事宜都有了轮廓。而且他表示自己还将继续认真看几遍。只有这样的合作者,我才能将作品放心地交到他手上。其他影视公司的接洽人员那么看不懂《秋禾》,要么就以忙为理由,迟迟进不了状态。大制作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但切不能因此为理由增加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我在经营管理中一再强调,我们不能总把时间花在需要去做的事情上,而要花在值得去做的事情上。如果觉得《秋禾》改编成电视剧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那就不会用任何忙的理由去增加时间成本。
我深知《秋禾》《春城》这样的作品完全有别于目前流行的穿越、宫廷、灵异、盗墓等作品。只有真正具备战略眼光者才能发掘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我长期在企业做总经理,因此具备职业的战略敏感性。在未来中国,央企、国企,以及15年以上的民企都会面临严峻的企业变革问题,甚至企业变革会成为主旋律。变革未必会成功,但如果企业不变革一定是等死。而《秋禾》《春城》中就写到了永盛集团、豪迈集团与雅茜集团的变革问题,非常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春城》顺利的话,5月中下旬就能拿到书了。在此,我特别强调,以后除了之前送过《秋禾》且认真阅读过《秋禾》并能达到共鸣的读者之外,均不再赠送《春城》,敬请谅解。因为我发现在之前要求赠书的读者当中,很多人不会认真去阅读,这样送书就失去了意义。
海浪里的鱼 原创(欢迎关注海浪里的鱼的微信公众号)
2017-4-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