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由于互联网的管制太过死板、机械,设定了很多所谓的“mingan词”(连这三个字写成中文也会导致文章被封,真是非常可笑),以致于错杀了很多好文章,使得这些文章不得不经过多次修改,在避开这些所谓的“mingan词”后才能上传供给读者们阅读。实在不能避开的只能以拼音代替,由此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方便敬请各位谅解!
如果你只是读过历史教科书,那么书本上的吴佩孚给你留下的印象也许非常负面,因为书上只说他是zheny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酿成“二七惨案”的刽子手。这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符合“成王败寇”的逻辑,因为任何朝代的统治阶级都会从维护自身统治的角度出发,对所有不利于自身统治的行为做出应有的反应。如果你知道点更多关于吴佩孚的故事,也许你仍然会觉得他只不过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军阀而已,没必要大书特书。
我今天就是要还原一位真实的吴佩孚,英雄的吴佩孚。也许你会说吴佩孚充其量不过是一乱世枭雄而已,没必要把他归入英雄之列。
我之所以说吴佩孚是英雄,是因为吴佩孚虽然孤标傲世,但他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忠于上级;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不抛弃、不放弃,尽显英雄本色;他是当时中国最强者,也是当时被认为唯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强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他有别于同时期的军阀,他有自己的理想,虽然最终没能达成心中所愿,除个人因素外,也是当时的时势使然;他一生崇拜关羽、岳飞、戚继光,始终坚持民族大义,纵使最后兵败落难时,也决不受日本人的利诱,做卖国求荣的汉奸,这种大义是同时期其他军阀所最不具备的,他内心有底线,内乱纷争那是派系、信仰之斗,属于民族内部矛盾,但投敌叛国那会成为千古罪人,是坚决不能干的;他死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以及当时社会上有影响的政治团体与个人,都发表声明或发去唁电,对于吴佩孚致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示无限景仰。
日本特务多次威逼利诱无果之后,特务头子土肥原又多次亲自拜访,希望吴佩孚能重新出山,并为日本人做事,在被吴佩孚严厉拒绝之后,土肥原指示特务假扮成牙医,在为吴看病时将其谋杀。
在吴佩孚治丧期间,举国哀悼,收到的祭文、挽联、匾额、花圈、佛幡、万民旗、万民伞、帐料等不计其数。出殡之日,即使在沦陷区的北平,那也是万人空巷,市民们自发地为这位满腔民族气节的英雄送上最后一程!
吴佩孚,这位铮铮铁骨、多年征战江湖的英雄汉守住了晚节,守住了民族大义。
看一个人是否够英雄,够伟大,并不是看他功成名就、颠峰时刻的表现与作为,而要看他深陷人生低谷时的坚韧与淡定。吴佩孚在困境中对于核心价值的坚守跟溥仪、汪精卫之流相比,实有天壤之别。即使对于今天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权贵名流来说,他的英雄风范依旧具备学习的价值与实践的意义!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乱世中,英雄、枭雄很快就能脱颖而出,因为在乱世之中做部属的是很容易混日子的,但做领导的是不能瞎混的,因为混来混去很容易把自己的脑袋混没的。太平盛世中是很难出英雄的,这并不是因为太平盛世里没有英雄,而是因为泛泛之辈们总混在关键的位置上,才华横溢的英雄是不太可能有用武之地,因此埋没于人海之中也是常有的事。
吴佩孚出生于乱世,是幸也是祸,幸在于他是人中龙,必将飞黄腾达,祸在于是他必须经历更多的磨难与艰辛,甚至随时都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接下来请随我一起走进那个硝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让我为你边讲解边赏析这位英雄人物的一生。
我将吴佩孚的英雄本色归纳为以下5点:
1、跌宕起伏,磨砺人生,艰难困苦里永不言弃,失意人生中永不言败,淡出江湖时大义凛然
吴佩孚,1874年4月2日生于山东省烟台蓬莱县。在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梦见戚继光进入家门,为表示对抗倭英雄的景仰,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吴佩孚的父亲是一小商人,但他很注重对吴佩孚的教育,可以说,吴佩孚以后的铮铮铁骨中就留驻着他父亲从小对他的殷切期望。吴佩孚6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就读,他天资聪慧,勤学苦读。14岁时父亲病故,只剩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从此家境变得贫困。吴佩孚一度想辍学挣钱养家,他的母亲执意要让他继续学业,可惜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当得知登州水师营招收年龄16至 20岁的学子当学兵,要求每隔5天集训1天,每月发饷二两四钱白银。他就虚报为16岁到水师营当了学兵,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各地都有“好男不当兵”的风气,也难怪,在乱世中,当兵的命说没就会没的,因此只要日子还过得去,很多人是不愿意去当兵的。其间登州府名儒李丕春见少年吴佩孚天资聪慧,就收他做了学生。在半兵半读的学兵生活中,吴佩孚未曾中断学业,22岁考中秀才。
也许正是由于吴佩孚少年时代父母用身体力行的良好家教,以及在贫穷中的磨练,才使得他长大之后在面临挫折与困境时,甚至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能够大义凛然,从容应对。男人要穷养,长大后才能经得起风浪;女人要贵养,长大后才不会因为贪恋一点小便宜而输掉一生的幸福。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鸦片作为合法的商品大量倾销进入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剧增,烟馆林立。在此大环境下,吴佩孚最终并没有沿着科举的道路走下去,却堕落成一名不折不扣的烟民,懵懂的少年开始成天陶醉于吞云吐雾之中。
1897年的一天,23岁的吴佩孚烟瘾大发,他想到当地著名豪绅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未料翁氏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一个穷小子也敢跟他在一起抽大烟,翁氏鄙夷地踢了吴佩孚一脚,并将其逐出房门。年轻气盛的吴佩孚为出这口恶气,找到由当地十位落第书生组成的“十虎”集团帮忙。不日“十虎”大闹翁府,翁氏有权有势,当他得知是吴佩孚在背后作梗,就要求官府缉拿吴佩孚。为避此祸,吴佩孚连夜逃往北京,穷困潦倒。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刻苦攻读“相命书”,从此北京的街头多了一位“算命先生”, 吴佩孚为路人卜卦算命聊以糊口度日。
命运之神总是那样的神奇,当吴佩孚仕途之门被紧紧关上,当他感到前途迷惘之时,命运之神又悄悄地为他捅开了窗户纸,让他幽暗的心底里又照进了一缕希望的光明,于是他就循着这丝光亮开始了他的人生传奇。
第二年,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因在四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伤亡惨重,奉命招兵以扩充队伍。一个人以前学的东西这辈子里也未必会用到,但真要是用到了,而他又没有学过,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像吴佩孚,当他看到聂士成部在招兵的时候,他就想到投笔从戎,到天津应征入伍,混个差使。而这一动机的闪现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他在未满16时为了赚几个钱去水师营当了学兵的经历。虽然后面还有很多磨难在等着他,但他曾经当过水师营学兵的经历至少能给自己一点信心,或者至少让他知道实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还可以去当兵糊口。
无论是吴佩孚本人或是豪绅翁氏都没有想到,烟馆“雅间”的那一脚居然踹出了一位日后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英雄来。
1904年2月,日本与俄罗斯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日俄战争。这让国势衰落的清政府陷入了“若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若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的外交困境忧虑之中。为打破俄国独占东北局面,维护东北主权,清政府表面保持中立的态度,暗地里却联日拒俄,为日军提供情报帮助。
日俄战争前夕,清政府从北洋督练公所中选拔出包括吴佩孚在内的16个能干得力的青年军官,协助日本间谍做情报搜集工作。1904年10月,吴佩孚在执行任务途中被俄军以“间谍”之名逮捕。吴佩孚拒不承认自己谍报员身份,在押往哈尔滨途中成功逃脱,死里逃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当吴佩孚亲率10万大军正在激战之时,因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带领他在后方的 3万人马从热河撤军,并与直系将领胡景翼、孙岳密谋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推翻直系中央政权。直系的内讧直接导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惨败。11月,直军全军覆没。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从“时代的宠儿”一下跌到人生的低谷,率残部2000余人败走天津,想从水路乘船南逃武汉。吴佩孚面临从军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他沿途不但受到阎锡山、冯玉祥及奉军的追击,而且还遭到山东督理、湖北督军等拒绝入境。其间,冯玉祥对其围困了一个多月,段祺瑞还乘机暗派杀手对他进行暗杀。吴佩孚内忧外困,头发一夜全白。就在吴佩孚面临生死考验,险象环生之际,1925年春,浙江、江苏、湖南三省督军孙传芳、齐燮元、赵恒惕联名致电吴佩孚,愿一如既往地跟随其后。
这也许就跟吴佩孚平时的做事处事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各军阀本身的利益诉求是最大的因素,但是如果一个人为人处事中让人众叛亲离的话,即使各军阀有重大的利益诉求也不会在他最为危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人世间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社会很势利很现实,一般人会在你扶摇直上的时候为你锦上添花,但很少有人会在你饥寒交迫中雪中送炭。
吴佩孚率“决川号”和“睿蜀号”两艘军舰前往岳州赵恒惕处。10月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应孙传芳之邀吴佩孚赴武汉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至此,吴佩孚结束了寄身于兵舰7个半月的水上漂泊生涯,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
虽然“讨贼联军”本应对付的是奉张,但吴佩孚为报冯玉祥反目之仇,与张作霖把手言和。在吴、张夹击下,冯玉祥被迫撤出北京。很多人对冯玉祥评价很高,我倒不以为然,对于像冯玉祥这样“食其禄,而不忠其事”者,我一向不欣赏。
蒋介石趁北方军阀混战之际,于1926 年7月率南方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吴佩孚地处两湖,自然也就成为北伐军的头号目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血战后,吴佩孚兵败两湖。为躲避蒋介石、冯玉祥的追杀,吴佩孚打电报给曾受过其重恩的四川军阀杨森说:“我已无路可走,不论你允许与否,我都只有入川一途了。”从此,吴佩孚流亡入川,受到杨森的庇护。直到1931年春,蒋介石已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才允许吴佩孚离开四川。吴佩孚屡次兵败,已心灰意冷,决意淡出江湖。在结束了四年流寓生活后,同年秋,张学良以子侄辈的身份邀请吴佩孚定居北平,住在张学良赠送的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每月接受张学良馈赠的4000元维持生活。
1939年12月4日,戎马半生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日本特务机关趁机下手,将其谋害。不屈不挠,致死不忘民族大义的英雄吴佩孚走完了其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人生就是从零点出发的一段有限征程,在人生的帷幕拉上的时候,一切又都重新归零。每个人所不同的并不是出发与结束,而是不同的征程。英雄的伟大就在于艰难困苦时的永不言弃,失意人生中的永不言败,淡出江湖时的大义凛然……
后续《民国人物赏析之铮骨英雄吴佩孚(下)》,敬请关注!
海浪里的鱼 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转贴、引用等)
2011-7-11
评论